欢迎您光临大石头林业局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服务.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二十大征文

那渐行渐远的抬木号子

徐东升

  六十年前,如果外地人来到大石头林区,最让他们感到好奇的一定是带着狗皮帽子,穿着羊皮大衣的东北汉子抬着大木头,唱着哼唷、嗨哟的抬木头调子装楞作业的场景了。这种号子虽然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下,有它不同的曲调,但它却长年累月地在千万劳动者的口中吟唱着、流传着。


  据老一辈的人讲,抬木号子是随着开山采伐而产生的,大约是在1938年以后,从沙河掌木帮中流传,逐渐传播到整个东北林区。

抬木头号子俗称号子,在林区人叫它哈腰挂,是工人在倒运木头时吟唱的一种行动口令。号子是人在抬木时自然发出的呼声,由抬木人的领头人杠子头领唱,其余的人接唱,便于抬木行走时步调一致,使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

抬木头时,俩人一组把共用的一木杠穿进掐鈎鈎梁上的绳扣。两人各用一手轻捏自己那一侧的钩子,弯腰的同时,相对默契地用钩子往木头上一卡,所有人同时挺腰上抬,肩上的杠子立刻刹进肉里,借着木头重量的反作用力,钩子也牢牢地掐住木头。抬木头时,杠头根据木头的长短、轻重,决定由几个人抬。

  林区人管抬木头的人叫抬蘑菇头的。杠子压在肩上,时间长了,便会在后颈椎处形成一个肉垫子,这也是抬木头人的资历的见证。抬蘑菇头的,用左肩的叫小肩,用右肩的,叫大肩。而大当家的和二当家(类似班长副班长)的,则得是大小肩、前后杠、掐钩、把门不管哪一样都得能叫住人的,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当大当家的,才能让大家伙服气。

  抬木头时,细点的就用四人杠,也就是两付掐钩;稍大点的则要用六人杠了,前边四人中间加了个把门,两人一对,前边两人为头杠,也叫前杠,在抬木头时起着掌握方向的作用;四人中后边一副杠叫二杠,也叫后杠。平地时头杠、二杠肩上的分量差不了许多,而爬坡时,特别是装火车上跳板时,二杠要挺着头杠向前走;尤其是当头杠已从跳板走到车箱时,这时候二杠肩上的分量是最沉也是最叫力的时候。遇到再大的木头时,就得用八人杠了,也就是变成两个把门了,前后各四人抬。

  ‘哈腰挂呀,其他抬木头的人则齐声随着——‘嘿哟,在和号子的同时,只听齐刷刷地掐钩搭在木头上的清脆声音;挺腰起呀——嘿哟,随之众人一齐挺腰而起;向前走哇——嘿哟迈开步呀——嘿哟,随着吟唱,几个粗犷的男人抬着木头颤颤悠悠地向火车的跳板走去。


  号子头的起号内容使得号子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从开始的哈腰挂撑腰起迈开步往前走,直到他在抬木途中见景生情,见物比物的表达,不但为大家解闷,还有指挥上跳板时的注意安全事项。到了楞上”(木堆或车上)怎么放木,哪边先落等等,都要由他的号子指挥。这使得号子在固定的调律下内容却是千变万化,充分体现出抬木头号子的独特内涵和神奇的指挥效能。

听他们的号子,仿佛欣赏无伴奏的和声,那天籁之音散发着浓浓韵味,足以传到山谷之外,那是最具阳刚之气的东北男人命运交响乐的最华丽的乐章。

  抬木头不像走队列,整齐威武及铿锵有力。他们的步子近乎于拖着地前行,却坚定扎实。那悉悉唰唰井然有序的节奏,再配上杠子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自然成就了优美的乐曲和醉人的画面。

  有了这号子,工友们把人力极限之内的大木头被神奇地抬走了;有了这号子,他们不再畏惧脚下的泥泞、凹凸,步调一致地一口气冲上一个小慢坡;有了这号子,他们才能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毫不退缩地履行那份使命与担当。

  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人力集材劳动效率低,安全性差,逐渐被弃之不用,抬木头的场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东北林区商品材全面停止采伐后,即使在抬木号子的原产地,抬木头喊号子的场景几乎绝迹,我们只能在影视资料或舞台表演中聆听那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诙谐逗趣的号子声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长白山抬木头号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会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世代传承下去。那悠扬的号子声不但让听着号子声长大的林业人永远不会忘记,它悠扬的曲调将会成为一道赞美关东风情的颂歌在长白山林海中经久不衰,永远传唱。

 

主办:大石头林业局 承办:大石头林业局党委工作部 地址: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街
邮政编码:133702 大石头林业局版权所有 吉ICP备2020006479号-1 技术支持:支点科技